Saturday, December 19, 2009

我的最愛:歐洲篇

#1 葡萄牙 里斯本|Lisbon, Portugal
悠閒的氣氛,可愛的黃色電車,正宗葡撻

#2 西班牙 巴塞隆拿|Barcelona, Spain
高第(Gaudi),令人心曠神怡的地中海,充沛的陽光

#3  瑞典 斯德哥爾摩|Stockholm, Sweden
北歐建築風味,相宜的物價,漂亮的港口

Thursday, September 3, 2009

好書推介:《香港風格》.《香港風格2消滅香港》



一口氣看了同系列的《香港風格》。在這兩本書中,作者以一種批判的手法寫出對香港近廿年來城市規劃和建築的不滿。

一大堆需要反思的問題:為何富有本土特色的大排檔、舊式騎樓和露台買少見少?為什麼香港四處都是冷氣大商場和大同小異的屏風樓?

我很認同作者指出香港地產商的目的只是以最短時間興建最大的「可賣面積」,對所有的樓宇要求都是僅符合最低法定標準,代價是往往犧牲了其他的社會價值。

而第二本書更進一步講述政府往往帶頭「破舊立新」,看看灣仔街市、利東街、和昌大押的例子就可看出,所謂保育和舊區重建明顯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政府和地產商經常漠視社區的歷史和文化,一次重建,就將幾十年間建立的社區網絡和特色完全消滅,使該區變成為一個沒有集體回憶的大型屋苑和冷氣商場。

Wednesday, August 19, 2009

好書推介:《喝一口恆河水》


這是我上周末看完一本關於印度的書,是一本讀後會發人深省的旅遊書。

也許用「旅遊書」把它歸類並不恰當-作者在書中分享的,是他在印度做義工所見所聞所想。沒有介紹旅遊景點,沒有介紹名店名廚,是一本非典型香港旅遊書。

作者本身為一名記者,他辭去了工作後,一個女子跑到印度齋普爾做義工達半年之久,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初抵步即發現沒有洗衣機、坐三輪車面對司機開天殺價、乘硬卧火車三十多個小時到加爾各答、在善終醫院服務生命和肉體都正在腐爛的病人;一切一切都遠超過他出發前的想象。

我正期待我的Incredible India。

Monday, August 17, 2009

印度‧神遊(出發前吹水篇)



跟我比較熟的朋友應該略有所聞,我將於星期四起一連六天「快閃式」到印度一趟。

標題中「神遊」之意,是指今次出遊計劃之出其不意;由朋友介紹、考慮、籌錢(!),以至「神神地」一般決定報團出發,只用了少於一個星期的時間。是繼「快閃台北漫遊六天」(06年1月)及「菲國保和六天速成潛水牌」(08年4月)後,第三次進行「快閃旅遊」。所謂快閃旅遊,即是在原先沒有計劃下,即興地於短時間內完成「知悉、考慮、付款」這過程的旅遊。

小弟第一次在香港參加旅行團,不幸地遇上傳說中「不成團」的問題,來來回回跟進了多次,最終在一改再改,轉完再轉的情況下,成功以超低價參加了「來去匆匆印度六天團」。

Saturday, August 15, 2009

815.終戰紀念

上星期天跟朋友說起,為何八月份一天公眾假期也沒有?可能是為了遷就一眾學生放暑假的緣故吧!不說不知,在我小時侯八月是有一天公眾假期-重光紀念日。究竟當天是紀念甚麼呢?就是紀念大日本帝國不再統治香港,維多利亞城重回大英帝國的懷抱的一天。

原本我已忘了此事,多謝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和安倍晉三的提醒,就是在六十四年前的今天,日本人第一次聽到昭和天皇的「玉音」,他不再被視為「人間神」,第二次世界大戰告終。


大日本帝國 1942年(藍色部分)

「終戰」是日本人的用詞,他們認為自己沒有被打敗,815只是戰事結束的日子。很多皇民的想法是,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並沒有錯,戰爭只是被你們ABCD破壞日本領導東亞共榮的對策而已。

〔註:ABCD是日本用語,當時他們覺得發動東亞戰爭是因為日本被列強迫害,即是被America(當時屬地包括菲律賓)、Britian(當時屬地包括印度香港馬來亞新加坡緬甸澳洲)、China和Dutch(當時屬地包括東印度群島,即現印尼)包圍和迫害〕

很多年後,這種心態便造成了「參拜靖國神社」的問題。日本人不明白為什麼中國韓國東南亞每年對於日本官員參拜神社有這麼大反應,其實換個角度看,如果德國總理每年為希特拉搞追思會,全個歐洲會否立刻火滾?

我寫此篇文章不是鼓吹民族主義、種族仇恨,只是看不過眼總理大臣和一眾內閣官員為了選票,每逢八月十五都往靖國神社招魂罷,亦為二戰中為國捐軀的日本人感到不幸,他們才是每年應該被追思的對象呢。

說到最後,每年重光紀念日給我一天假期抖暑好了。

Friday, August 7, 2009

最怕改壞名

不知道各位有否留意自2000年起,吹襲香港及鄰近地區的颱風用了一系列的新名字-有別以往使用的洋名(如瑪姬Maggie、維克托Victor等),新名字有時候頗為有趣(如風神Fungsheng、山竹Mangkhut等)。

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熱帶氣旋名字
http://www.hko.gov.hk/informtc/sound/tcname2008c.htm

我一向覺得香港提供的颱風名字十分「是但」,既然可以提名「珊珊」「妍妍」「婷婷」「玲玲」,倒不如提名「建華」「蔭權」甚至「唐唐」?這樣絕對可以提升香港領導人國際知名度! 試想像以下新聞報導:強烈熱帶風暴「蔭權」正以時速三十公里吹襲台灣,幾型?!

---
颱風命名
(星島)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05:30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 報道)最近兩次襲港颱風「莫拉菲」和「天鵝」,不是假日來臨,便是半夜匆匆光顧,黎明 前便過埠,盼望額外假期的打工仔皆抱怨打風不是時候。往日颱風雅稱「風姐」,因為舊時颱風皆以女性名字命名。自2000年後。世界氣象組織 (WMO)颱風委員會對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颱風命名作出變革,由28個太平洋國家提供一百四十個名字,總類包括動物、植物、星象、人名、神話人物。經日本氣象廳編號、輪流替颱風命名。

由於各國文化、宗教信仰不同,颱風命名可窺見當地特色,細閱頗為有趣。如正在台灣 擾攘的「莫拉克」,泰文意謂「綠寶石」,另外「榴槤」、「庫都」(意謂玫瑰,也是泰國 颱風名稱,可見泰國較喜愛自然植物。)菲律賓 的「黑格比」是鞭撻的意思,「盧碧」則解作殘暴,很明顯菲人對颱風的印象是暴力和殘忍。日本所提供的十個颱風名稱,全是天文星座為名,可聯想到日本人頗愛以天文學自詡。

港命名缺想像力

中國的颱風名字頗多山精海怪,如「龍王」、「風神」、「電母」、「海神」、「悟空」,比較浪漫主義。「麥莎」是竂國命名,意思是美人魚。反觀香港的颱風命名,都比較實際現成,如「萬宜」、「彩雲」、「啟德」、「馬鞍」,都是地名或建築物名字。本來平實並無不妥,但欠點想像力。另外幾個名稱更顯「求其」,如「珊珊」、「妍妍」、「婷婷」、「玲玲」,天文台 取此名稱,據解釋這皆是香港普遍女子稱謂。「珊珊」令我想起風之后李麗珊 ,算是頗有興味的命名。但「妍妍」、「婷婷」平平無奇,「玲玲」難道叫人想起風水師「麥玲玲 」?有機會的話,還望天文台肯花心思,選取一些能代表香港特色的名字,不致失禮港人。

---

Tuesday, August 4, 2009

天鵝與牛市共舞



當南海的熱帶低氣壓逐漸迫近,香港股市連日屢創新高!說真的,股市從六月底至今連升多時,成交量屢創新高,似乎所有人都炒個不亦樂乎。

膽小的我成功在三號風球高懸的一天,終於從波濤洶湧的股海全身而退! 所有收益撥歸添置新電視和贊助印度人民之用。餘額將收歸國庫。

Saturday, August 1, 2009

與麥先生有約

全球無處不在的牡丹樓又向大家的銀包打主意了!






















根據本人於中午深入虎穴所見,為了這隻玻璃杯,很多人會不顧一切點了一個(或多個)卡路里嚴重超標的加大套餐。現場更是全院滿座,近百人一起大吃大喝,場面熱鬧非常。



別說我沒有提醒你,玻璃杯一共有六種顏色;如要跟麥先生約會的話,請閣下量力而為好了。

Friday, July 31, 2009

很喜歡的海報






















Stockholm, Sweden (June 2009)

看出了海報中是哪裡嗎? (可以按圖放大)

實在是很有創意呢!

說真的,人在北歐,你會發現創意處處。無論是店舖裝潢,或是日常用品,你總可以發現設計的影子。我最喜歡一些令人會心微笑的生活小設計-可能是一把刀叉混合體的餐具,又或是一張按人體型態設計的椅子。

















Oslo, Norway (June 2009)


生活會因設計而變得更美好。

Thursday, July 30, 2009

重新出發

如果不是今天登入一下,完全忘記了自己在blogger有一個account,還在兩年前曾經留過一個entry。

說真的,我一向對使用中文輸入並不熱衷,可能因為我用的是簡易輸入法,而我覺得輸入後還要選擇用字太麻煩吧。另外,想了半天也想不到如何輸入某字實在令人氣餒和疲累。